发布于 2024-12-29
8895次浏览
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后肝脏长期炎症损害导致的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其诊断需结合乙肝五项、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肝脏B超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保肝等,患者需定期复查、避免饮酒、注意饮食、避免传染,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特殊注意。
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感染后,肝脏长期受到炎症损害,导致肝脏逐渐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一种疾病。以下是关于慢性乙肝的一些重要信息:
1.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共用牙刷等方式传播。
性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以在母亲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通过母婴传播给婴儿。
2.慢性乙肝的症状:
乏力、疲劳:感觉身体虚弱,容易疲倦。
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
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肝区疼痛:右上腹或右肋部有疼痛或不适感。
3.诊断方法:
乙肝五项检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
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
乙肝病毒DNA检测: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
肝脏B超:检查肝脏的结构和形态。
4.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使用药物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如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保肝治疗:使用药物保护和修复肝细胞,如护肝片、维生素等。
预防并发症:对于肝硬化患者,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腹水、肝性脑病等。
5.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避免饮酒: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病情进展。
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传染: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因此需要注意避免传染给他人。
6.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可以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
避免共用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体液。
7.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怀孕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水平,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儿童: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脏功能相对较弱,对乙肝的抵抗力也较低,需要更加注意定期复查和治疗。
总之,慢性乙肝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乙肝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