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7383次浏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鼓膜穿孔、耳道流脓等,可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检查、血常规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呛水等、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鼓膜穿孔、耳道流脓等。以下是关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些严肃医疗原创精编内容:
1.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
2.症状:
耳痛:可为剧烈的跳动性耳痛,逐渐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吞咽、咳嗽、打喷嚏时耳痛加剧。
听力下降:听力可因耳痛而暂时减退。中耳积液时,听力下降更为明显。
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耳痛可明显减轻,耳道内可有脓液流出。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
3.检查: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肿胀,鼓膜穿孔后可见脓液从穿孔处流出。
听力检查: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4.诊断:
根据症状、耳镜检查和听力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5.治疗:
全身治疗:给予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治疗,以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局部治疗:用双氧水清洗耳道,然后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
鼓膜切开术:对于鼓膜穿孔后脓液引流不畅的患者,可进行鼓膜切开术。
6.预防: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呛水等。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不愈、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儿童患者的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