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2089次浏览
中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口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乏力,归属于中医“血证”范畴,本病病因多为热毒之邪内伤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病位在血脉,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因此中医经过辨证后,将其分为四种证型: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
瘀血内阻证。
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急性期,中医辨证以血热等实证居多,治疗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出血控制后,血小板相对稳定,体虚症状常常逐渐显露,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多,治疗上宜攻补兼施,常在清热凉血止血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之品。由于瘀血阻滞贯穿疾病始终,在出血控制后应逐渐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使得离经之血归于正道。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重视生活中的护理。其中预防病毒感染是防止复发和病情恶化的关键。慢性型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劳和外感。尽量避免与过敏食物药物接触,注意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慎用阿司匹林之类药物。急性发作或出血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