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5633次浏览
小儿晕厥的常见原因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心源性晕厥及其他原因,这些原因可单独或共同作用,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小儿晕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体位改变、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部分患儿可无前驱症状,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可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引起小儿晕厥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血管迷走性晕厥:
这是小儿晕厥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50%~70%。
主要由于情绪紧张、恐惧、疼痛、剧烈运动、站立时间过长等因素,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晕厥前常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先兆,发作时意识丧失,可伴有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心跳缓慢或心律失常等。
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苏醒,醒后可有头痛、乏力、恶心等不适。
2.直立性低血压:
多发生于营养不良、长期卧床、剧烈运动后突然站立或从蹲位改为站位时。
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大量淤积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晕厥前常有头晕、眼前发黑、心慌、乏力等先兆,发作时意识丧失,可伴有跌倒、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苏醒后可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低血糖:
常见于糖尿病患儿或长期未进食、进食过少的患儿。
由于血糖过低,不能满足脑组织的能量需求,导致脑功能障碍而发生晕厥。
晕厥前常有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等先兆,发作时意识丧失,可伴有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苏醒后可有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
4.心源性晕厥:
是小儿晕厥的严重原因之一,约占所有病例的10%~20%。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患儿。
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脑的血液供应而发生晕厥。
晕厥前可无前驱症状,也可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先兆,发作时意识丧失,可伴有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数分钟至数小时,苏醒后可有心脏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5.其他原因:
如癫痫、脑血管畸形、低血糖、低血钙、贫血、中暑、中毒等也可引起小儿晕厥。
这些原因引起的晕厥通常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诱因,需要结合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小儿晕厥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对于反复发作或原因不明的晕厥患儿,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避免引起晕厥的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长时间站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