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01
9425次浏览
肩胛骨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计划,包括早期的握拳、腕关节屈伸、肘关节屈伸,中期的肩部活动、肌肉收缩练习,后期的全面肩部活动、肌肉力量强化及平衡协调训练。
肩胛骨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功能锻炼方法:
1.早期(骨折后1-2周):
握拳和手指屈伸:五指用力握拳,再缓慢放松,反复进行。
腕关节屈伸:掌心向下,手指自然伸直,然后缓慢向上弯曲手腕,再缓慢放下。
肘关节屈伸:手臂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弯曲和伸直肘关节。
以上练习每个动作进行10-20次,每天3-4组,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预防肿胀。
2.中期(骨折2周后):
增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摆动、旋转等,但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上肢肌肉用力紧绷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20次,每天3-4组。
开始进行肩部的外展和内收练习,但需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3.后期(骨折愈合后):
全面恢复肩部活动: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等动作。可使用器械或哑铃进行辅助练习,逐渐增加重量和难度。
强化肌肉力量:进行肩部肌肉的抗阻训练,如侧平举、前平举等,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注意平衡和协调训练:可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和协调性练习,如单脚站立、站立位的肩部旋转等,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如梳头、穿衣、洗脸等,使肩部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肿胀、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锻炼方案。此外,康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习惯,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和受伤,也有助于恢复肩部功能。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功能锻炼应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