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4946次浏览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超50%,可引起口臭、泛酸、胃痛等症状,也可能导致癌变、贫血、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采用四联疗法,可治愈,具传染性,应注意饮食卫生。
胃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主要症状:
口臭: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身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泛酸和烧心。
胃痛:胃痛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症状,它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正在被消化,发病机制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幽门螺杆菌无关,患者在这时候会感到上腹部疼痛。
其他:食欲减退、腹胀、嗳气等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
2.可能症状:
癌变: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贫血:特别容易发生在儿童患者、妊娠妇女或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可能导致恶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降低血小板的黏附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功能和聚集功能。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会出现以上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特有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并不一定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需要注意的是,四联疗法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如果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碗筷、水杯等餐具,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