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1023次浏览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四肢长骨,主要表现为高热、局部疼痛、肿胀,可伴有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骨骼畸形、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包括全身使用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或固定、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增强身体抵抗力、及时治疗感染、避免外伤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骨骼畸形、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介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了解这种疾病。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1)发热: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2)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局部症状
(1)疼痛: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剧痛,呈持续性,活动时加剧。
(2)肿胀:受累部位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3)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肢活动受限。
3.体征
(1)压痛: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
(2)叩击痛:叩击病变部位时,可引起疼痛。
(3)患肢肌肉萎缩:由于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肢肌肉可能出现萎缩。
二、诊断
1.病史
(1)近期有感染病史,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
(2)儿童和青少年常有外伤史。
2.症状和体征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
(2)局部症状: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功能障碍等。
(3)体征:压痛、叩击痛、患肢肌肉萎缩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血沉:加快。
(3)C反应蛋白:升高。
4.X线检查
(1)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2)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等改变。
5.其他检查
(1)局部分层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
(2)核素骨扫描:可早期发现病变。
(3)CT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和深度。
三、治疗
1.全身治疗
(1)休息:患肢制动,避免负重。
(2)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联合用药。
2.局部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对于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及时切开引流,清除脓液。
(2)局部固定: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固定。
3.手术治疗
(1)钻孔引流:对于早期、较小的脓肿,可采用钻孔引流术。
(2)死骨切除术:对于较大的死骨,应及时手术清除。
(3)骨膜下减压术: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采用骨膜下减压术。
4.康复治疗
(1)功能锻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四、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预防感染,如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4.避免外伤,注意安全。
五、关键信息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2.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如发热、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功能障碍等。
3.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等。
4.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5.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染、避免外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