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9376次浏览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加重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早期可无症状,随后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可通过定期测量血压、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来实现。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以下是关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些信息:
1.症状
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是血压升高后脑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并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心脏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会出现左心室肥厚和扩张,此时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
体征:在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可闻及2/6~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呈递增递减型,少数患者可闻及Austin-Flint杂音,这是由于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增加,导致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引起。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2.诊断
有多年高血压病史。
体检发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2/6~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3.治疗
治疗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减少心脏的负担。
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等。
治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可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等药物治疗。
4.预防
定期测量血压,早发现、早治疗。
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
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等。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心脏的病变。
总之,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预防。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