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4602次浏览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肘部骨折,伸直型和屈曲型为常见类型,受伤机制为间接暴力,治疗可采用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复位步骤包括牵引、矫正侧方移位、矫正前后移位、矫正旋转移位等。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受伤机制为间接暴力,常见于跌倒时手掌着地,身体前倾,传达暴力至肘部,导致肱骨髁上骨折。根据受伤机制和骨折移位情况,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等。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的患儿,需采用手术治疗。以下是手法复位的具体步骤:
1.患儿仰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助手固定患儿上臂,术者握住患儿前臂,沿肱骨纵轴牵引。
2.矫正侧方移位:术者拇指推按骨折远端外侧,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近端内侧,矫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
3.矫正前后移位:术者两拇指从前后方向挤压骨折远端,矫正骨折前后移位。
4.矫正旋转移位: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根据旋转移位的方向,进行反向旋转。
5.维持复位:维持牵引,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如有需要,可再次调整。
6.固定:复位后,采用夹板或石膏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位,3周后拆除外固定,开始功能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位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引和旋转,以免加重损伤。复位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手部感觉、运动和血液循环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此外,复位后还需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后续治疗。
总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复位后需密切观察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愈合和患儿的手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