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4639次浏览
小儿偏瘫是一种严重疾病,会影响患儿身体和心理健康,目前无法治愈,但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众多,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
小儿偏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以下是关于小儿偏瘫的一些信息:
1.什么是小儿偏瘫?
小儿偏瘫又称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患儿的一生。
2.小儿偏瘫的症状有哪些?
(1)运动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癫痫: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3.如何治疗小儿偏瘫?
(1)物理治疗: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训练、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等等。
(2)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等。
(3)言语治疗: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评定后,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如下颌、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4)心理治疗:与患儿交谈,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护士校对病员进行心理护理,使患儿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5)文体治疗: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娱疗及传统的物理疗法,可促进患儿的功能恢复,还能预防畸形的形成。
(6)中医中药治疗:运用针刺、按摩、推拿、中药等促进康复。
(7)水疗:利用水的温度、静压和浮力等作用进行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痉挛程度,改善运动功能。
(8)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可通过手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4.如何预防小儿偏瘫?
(1)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妊娠早期保健,可以避免各种有害因素对胚胎发育的损害;进一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产伤、窒息造成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
(2)实施高危妊娠管理:普及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惊厥的知识,及时处理。
(3)建立高危儿档案:对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早期干预。
(4)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极为有利。
(5)预防感染: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皮肤、脐部,避免感染。
(6)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1岁以内的孩子应每2~3个月就到医院做一次检查。
5.小儿偏瘫能治好吗?
小儿偏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通过综合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偏瘫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时机、治疗方法的选择、患儿的个体差异等。因此,对于小儿偏瘫的治疗,需要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治疗。同时,家长也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关键信息:
1.小儿偏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2.小儿偏瘫的症状包括运动障碍、姿势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癫痫等。
3.小儿偏瘫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水疗、手术治疗等。
4.小儿偏瘫的预防方法包括做好孕期保健、实施高危妊娠管理、建立高危儿档案、鼓励母乳喂养、预防感染、定期健康检查等。
5.小儿偏瘫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要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