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4586次浏览
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口腔内,也可能累及咽喉、食管、肠道等部位,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擦掉,患儿可能出现哭闹、烦躁、拒食等症状,严重时会蔓延到食管和肠道,导致呕吐、腹泻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口腔护理、注意喂养卫生、增强免疫力等。家长在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抗生素、注意饮食卫生、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滥用药物。
新生儿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口腔内,也可能累及咽喉、食管、肠道等部位。以下是关于新生儿鹅口疮的一些信息。
新生儿鹅口疮的症状主要包括:
1.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这些斑块通常不易擦掉,强行擦掉后会露出红色的创面。
2.患儿可能会出现哭闹、烦躁、拒食等症状,因为口腔疼痛会影响他们的进食。
3.严重的情况下,鹅口疮可能会蔓延到食管和肠道,导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如果发现新生儿有上述症状,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口腔检查来确诊,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
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的方法主要包括:
1.局部用药:医生会给患儿使用一些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在口腔黏膜上,每天数次。
2.口腔护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擦拭口腔,有助于缓解症状。
3.注意喂养卫生: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喂奶前应清洁乳头,奶瓶、奶嘴等喂养工具要定期消毒。
4.增强免疫力:如果患儿的免疫力较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鹅口疮容易反复发作,家长需要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如果患儿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诊。
此外,对于患有鹅口疮的新生儿,家长在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调,增加鹅口疮的发病风险。
2.注意饮食卫生:患儿的餐具应单独使用和消毒,避免食用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
3.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避免滥用药物:不要自行给患儿使用药物,尤其是抗真菌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之,新生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避免交叉感染,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