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2335次浏览
小儿心肌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小儿心肌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小儿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其主要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更为多见。
引起小儿心肌炎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等)、自身免疫性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性损伤)、化学因素(如药物、毒物)等。其中,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心肌炎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或心肌酶异常;重者则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对于小儿心肌炎,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预防小儿心肌炎的发生。首先,要注意预防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其次,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此外,还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小儿心肌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家长应引起重视,加强对孩子的护理和预防,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