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6490次浏览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菌引起,早期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但部分患儿可能遗留后遗症,预防关键是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文章回答如下:
1.最常见的病原菌是什么?
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
2.为什么会发生败血症?
病原菌的感染是败血症的主要原因。当病原菌进入新生儿体内时,它们会释放出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如果炎症反应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就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3.有哪些症状?
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包括不哭、不动、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等。随后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休克等表现。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4.如何治疗?
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处理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在病原菌明确之前,通常会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一旦病原菌明确,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5.如何预防?
对于高危新生儿,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有感染因素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进行预防性治疗。此外,还应加强新生儿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6.预后如何?
败血症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原菌的种类、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可以痊愈,但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听力等后遗症。
关键信息: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及时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但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后遗症。预防败血症的关键是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