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8645次浏览
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产前、产时和产后感染,感染因素包括孕妇感染、分娩过程和医护人员等,感染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新生儿护理和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等。
文章摘要:本文聚焦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从感染途径、感染因素、感染症状、感染预防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识,加强感染防控,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其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前感染:母亲在孕期受到细菌感染,通过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或吞下含有细菌的羊水、产道分泌物等,或因接生时消毒不严而感染。
3.产后感染:新生儿出生后,通过接触感染的医护人员、被细菌污染的衣物、医疗器械等而感染。
为了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围生期保健: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在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产程延长和胎膜早破。
2.做好新生儿的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脐部感染。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果新生儿患有感染性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和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