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9461次浏览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与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器官和组织浸润等,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预后与白血病的类型、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等有关。
根据急性白血病的特点,回答如下:
1.什么是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2.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RNA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电离辐射:接受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可致白血病,其发生白血病的剂量阈一般在10-15Gy以上。
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遗传因素: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3.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贫血:常为首发症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
出血: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
发热:半数以上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
器官和组织浸润: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可有骨骼和关节疼痛,尤以胸骨下端压痛为多见。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睾丸白血病等。
4.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并可发现一些预后不良的因素。
5.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感染。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白血病的类型和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放疗: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睾丸白血病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某些靶点进行治疗,如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白血病细胞,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6.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如何?
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白血病的类型、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等。一般来说,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比成人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最好,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预后较差。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