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5398次浏览
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与用声过度、上呼吸道感染、吸烟、空气污染、反流性咽喉炎、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多有声带息肉、喉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间接喉镜检查、直接喉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频闪喉镜检查、喉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避免过度用声、纠正不良发音习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定期体检等。
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指发生于声带边缘的增厚组织,可局限也可以弥漫,其中弥漫性者又称做息肉样变,主要症状为声嘶,局限性者多为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出现表面光滑、柔软、有蒂的息肉,常随呼吸上下移动,大者可阻塞声门发生呼吸困难,影响发音。以下是关于声带息肉的一些信息:
1.病因:
用声过度:长期持续或一次性较大的用声,可能导致声带受损,进而引起声带息肉。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慢性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若炎症波及喉部,可使声带充血、水肿,继而出现息肉。
吸烟:吸烟可刺激声带,导致其发生慢性炎症,进而增加声带息肉的发病风险。
空气污染: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可导致声带黏膜受损,增加声带息肉的发病几率。
反流性咽喉炎:胃酸反流可损伤喉部黏膜,导致声带息肉的发生。
内分泌因素:声带息肉好发于女性,尤其是青春期、绝经期的女性,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遗传因素:部分声带息肉患者可能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2.症状:
声音嘶哑:是声带息肉最主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声音低沉、粗糙,晨起症状较重,以后随活动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渐好转,时轻时重,重者可完全失声。
喉部不适:患者常感觉喉部有异物感、干燥感、痒感、灼热感、疼痛感等,在发声时更为明显。
呼吸困难:较大的息肉可引起呼吸困难,尤其在睡眠时更明显。
3.检查:
间接喉镜检查:是喉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观察到声带的形态、色泽等情况。
直接喉镜检查:可更清楚地观察到喉部的病变情况,但操作较为复杂,一般在间接喉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
纤维喉镜检查:是一种新型的喉镜检查方法,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等优点。
频闪喉镜检查:可对声带的振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诊断声带息肉。
喉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喉部的结构和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诊断声带息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治疗:
一般治疗:声带息肉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声,同时应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声带息肉引起的喉部不适、声音嘶哑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声带息肉,或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激光手术等。
5.预防:
避免过度用声: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地用声。
纠正不良发音习惯:尽量避免用嗓不当,如尖叫、大喊等。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感冒、急慢性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炎症波及喉部。
戒烟戒酒:减少吸烟、饮酒对喉部的刺激。
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防护措施。
定期体检:有喉部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喉部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与用声过度、上呼吸道感染、吸烟、空气污染、反流性咽喉炎、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常出现声音嘶哑、喉部不适等症状,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间接喉镜检查、直接喉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频闪喉镜检查、喉部CT和MRI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避免过度用声、纠正不良发音习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定期体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