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1488次浏览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多发,青少年多见,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多见,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多发。在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可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等局部并发症。此外,还可引起急性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关节炎、皮肤疾患(如银屑病)、sehünlein-haenlein紫癜、脓毒血症、扁桃体恶性肿瘤等全身并发症。因此,对于急性扁桃体炎,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一、病因
1.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引起本病。
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可导致本病发生。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2.其他
可继发于猩红热、白喉、麻疹、流感、鼻腔及鼻窦感染等疾病。
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肾炎、关节炎、心脏病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周身不适等。
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2.局部症状
咽痛为最常见的局部症状。常为一侧性,多伴有吞咽困难。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耳部。
幼儿可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
若炎症波及咽鼓管,可出现耳闷、耳鸣、耳痛及听力下降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
三、检查
1.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为病毒感染,则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咽拭子培养
可明确致病菌,有助于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其他检查
如怀疑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可行咽侧位X线或B型超声检查。
必要时可行扁桃体切除术,并行病理检查。
四、诊断
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和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高热时可给予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抗生素治疗
为主要治疗方法。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疗程一般为7~10天,若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扁桃体炎。
3.对症治疗
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等。
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或喷西瓜霜等。
4.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手术适应证包括: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者;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扁桃体良性肿瘤等。
六、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急性扁桃体炎发病后3~4天,表现为咽痛加剧,吞咽困难,言语含糊不清等。
急性中耳炎:可因炎症直接波及中耳所致,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
急性鼻炎、鼻窦炎:炎症可经咽鼓管波及鼻部和鼻窦,引起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
2.全身并发症
风湿热:是急性扁桃体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急性扁桃体炎后2~3周。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痛、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
急性肾炎:多发生于急性扁桃体炎后1~3周,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心肌炎、心包炎:可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七、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5.流行季节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
6.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7.戒烟限酒。
八、温馨提示
1.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应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
4.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儿童患者如有高热、惊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6.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防传染。
7.如有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