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3478次浏览
麻疹和猩红热疹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传染性和治疗方法不同。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出疹时体温更高,一般先出现在耳后、颈部,然后蔓延至全身;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出疹时体温更高,一般先出现在颈部、上胸部,然后蔓延至全身。
麻疹和猩红热疹都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它们的症状有些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以下是麻疹和猩红热疹的区别:
1.病因不同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不同
麻疹: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一般先出现在耳后、颈部、上胸部,然后蔓延至全身,最后出现在手掌和足底。皮疹消退后会有糠麸样脱屑,并留下棕色的色素沉着。麻疹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等症状。
猩红热: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为弥漫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皮疹,皮疹之间充血发红,压之褪色,通常先出现在颈部、上胸部,然后蔓延至全身,最后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皮疹密集,形成深红色的“帕氏线”。皮疹消退后可能会有脱皮,但一般不会留下色素沉着。猩红热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咽峡炎明显,舌质红,舌苔白或黄。
3.传染性不同
麻疹: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出疹前后的5天内都有传染性。
猩红热: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而感染。
4.治疗方法不同
麻疹: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果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需要及时治疗。麻疹患者一般可以自愈,但在出疹期间需要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猩红热:主要采用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7天。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等药物。猩红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发热时可以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猩红热患者在皮疹消退后需要隔离5天,以免传染给他人。
5.预防方法不同
麻疹: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目前我国的麻疹疫苗有两种,一种是麻疹减毒活疫苗,一种是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儿童,以及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成年人。接种麻疹疫苗后,一般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猩红热:预防猩红热的方法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猩红热流行期间,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如果发现可疑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猩红热患者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应进行消毒处理。
总之,麻疹和猩红热疹虽然都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但它们的病因、症状、传染性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果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接触史和症状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等,以免感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