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1903次浏览
急性肺栓塞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
可伴有心悸、晕厥、低血压等。
2.实验室检查:
血浆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是反映血栓形成的一个指标,但特异性不高,其他疾病也可能升高。
动脉血气分析:可出现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等。
心电图:可出现SⅠQⅢTⅢ征、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改变。
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可升高。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肺动脉阻塞征、肺动脉高压征、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等。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卵圆孔开放等。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肺段性灌注缺损。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不如CT肺动脉造影常用。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肺栓塞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多项检查才能确诊。对于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展。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癌症患者等,肺栓塞的风险较高,应特别关注。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对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久坐、手术、创伤等,应采取预防措施,如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