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6178次浏览
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低血压,导致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具体原因如下。
1.体位性低血压
排尿时,由于腹部肌肉强烈收缩,大量血液被挤压到腹腔,腹腔动脉会临时性地压迫双侧腰动脉,使下肢动脉压降低。与此同时,由于膀胱排空,腹内压大大降低,也会导致静脉回流下降。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身体的血压会明显下降,大脑出现供血不足。
2.低血糖
如果在排尿前未摄入足够的能量,或患有低血糖,排尿时也可能因低血糖而晕倒。
3.其他
其他可能导致排尿性晕厥的原因包括疼痛、恐惧、过度紧张、气候变化、饮酒、吸烟、服用某些药物等。
排尿性晕厥通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患者在排尿过程中或刚刚排尿后突然晕倒,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摔伤、骨折等并发症。
对于容易发生排尿性晕厥的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等)的患者,在排尿时需要特别注意。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不要憋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
2.排尿时不要过猛,避免过度用力。
3.改变体位时(如从卧位到站立位)动作要缓慢。
4.夜间起床排尿时,最好先在床边坐一会儿,再慢慢站起来。
5.排尿性晕厥频繁发生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总之,排尿性晕厥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也需要引起重视。了解其原因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如果出现频繁或严重的排尿性晕厥,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