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5454次浏览
小儿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治疗小儿肠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饮食:
继续饮食:若小儿肠炎患儿的精神状态较好,能继续进食,可继续给予日常饮食,但需注意调整饮食的种类。
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鼓励患儿进食。
配方奶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患儿,若继续母乳喂养困难,可继续给予配方奶喂养;年龄在6个月及以上的患儿,可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米汤、去油肉汤等。
添加辅食:对于年龄在6个月及以上的患儿,若患儿病情好转,可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给予米粥、面条、馒头等食物,同时可添加蔬菜、肉末等辅食。
避免高糖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食物,以免加重腹泻。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小儿肠炎脱水的有效方法。患儿能口服时,应尽量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若患儿出现中、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困难,应及时进行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抗菌药物:若患儿确诊为细菌感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病情恢复。
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可覆盖受损的肠黏膜,减轻炎症。
4.中医治疗: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儿的腹部、背部等部位,可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中药治疗: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中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肠炎的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