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7-13
1757次浏览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指新生儿血小板计数<150×10⁹/L。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能出现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这对新生儿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引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母亲因素:孕妇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可能导致胎儿血小板生成减少。
(2)胎儿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先天性畸形等,可能影响血小板的生成。
2.血小板破坏增加
(1)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母亲和胎儿血小板血型不合,可能导致胎儿血小板被破坏。
(2)药物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孕妇在孕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可能使胎儿血小板减少。
(3)感染: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等,可能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3.分布异常
如新生儿窒息、酸中毒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分布异常。
针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输注血小板
对于血小板计数极低、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新生儿,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预防和控制出血。
2.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积极控制感染。
4.对症支持治疗
注意保暖、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
对于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等,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血小板减少症。此外,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保健,避免感染、滥用药物等,以减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