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2721次浏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腺体的减少。与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发生并发症。以下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区别:
1.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2.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症状。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似,但多数患者症状较轻,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烧灼感、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3.胃镜及病理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出血点和糜烂。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腺体减少,甚至消失,黏膜层变薄,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斑、渗出等表现,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固有腺体无明显萎缩,炎症细胞浸润较轻。
4.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促胃肠动力药等。对于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和病理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等。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加用促胃肠动力药和助消化药。
5.预后: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迁延不愈,少数患者可进展为胃癌。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甚至进展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有胃部不适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