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7596次浏览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骨骼感染性疾病,通常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发展而来。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感染科医生、骨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以下是关于慢性骨髓炎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
急性骨髓炎未彻底治愈,细菌潜伏在骨内,成为慢性感染源。
开放性骨折或外伤后,细菌直接进入骨髓引发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骨骼。
2.症状
患病部位长期肿胀、疼痛,活动后加剧。
可能出现皮肤窦道,有脓液流出。
病变部位可能畸形,影响肢体功能。
3.诊断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
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骨骼病变。
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穿刺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
4.治疗
手术治疗:清除感染灶、死骨,进行植骨或组织修复。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5.预防
及时治疗急性骨髓炎,避免转为慢性。
注意外伤后的处理,避免感染。
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6.注意事项
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遵循医生的建议。
避免劳累和受伤,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疑似慢性骨髓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恰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