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2189次浏览
心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按病变部位可分为:
1.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细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故容易发生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可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先心病等,也可能是不明原因引起的特发性传导阻滞。此外,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某些遗传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左束支阻滞也可见于健康人,如运动员、老年人等。
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细长,易发生传导阻滞,多发生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4.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左后分支较粗,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发生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于阻滞的程度和类型。如果阻滞程度较轻,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如果阻滞程度较重,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还可能出现晕厥、抽搐等症状。
对于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由于药物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停用相关药物。如果是由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需要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是由于心脏手术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对于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阻滞的情况。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心情舒畅。
对于孕妇来说,如果在怀孕期间出现心室内传导阻滞,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阻滞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对胎儿造成太大影响;如果阻滞程度较重,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心室内传导阻滞,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如果是由于剧烈运动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休息一段时间后可恢复。如果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总之,心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果出现症状或心电图异常,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