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4155次浏览
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而重症患者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和少尿期之间的重叠。
根据症状的不同时期,具体表现如下: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病程的第4~6天,主要因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导致血容量下降。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天多见,持续7~14天,尿量可多达20000ml以上,极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此外,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致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儿童感染后症状多较成人为重。有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重。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储备能力低,免疫功能减退,病情常较青壮年重,且易出现并发症。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出血热,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就医: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接触史。
2.配合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以确定诊断。
3.隔离治疗:出血热具有传染性,确诊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4.注意休息: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5.饮食调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总之,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