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7-14
1413次浏览
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疾病症状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出现,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9病日,尿量增至3000ml以上,此时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或死于氮质血症。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多数患者ARF持续1-3周,少数患者ARF持续数月。
二、疾病传播
1.动物源性传播
由携带病毒的动物传染给人,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和虫媒传播。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含出血热病毒的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而感染,或接触被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3.呼吸道传播
含出血热病毒的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
4.消化道传播
摄入含出血热病毒的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5.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6.虫媒传播
通过螨媒传播,如革螨、恙螨等。
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液体疗法
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抗病毒治疗
可应用利巴韦林,一般疗程为5-7天。
4.对症治疗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肝素抗凝治疗等。
5.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全血,同时给予止血药物。有心衰者应强心、利尿,有脑水肿者应脱水等。
四、疾病预防
1.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关键。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毒饵进行灭鼠。
2.注意食品和环境的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
3.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发地区的人群,尤其是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群,应该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
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在野外工作时要穿长袖衣裤、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使用防鼠帐篷和防鼠罩等。
总之,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感染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