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3870次浏览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骨骼感染疾病,以下是关于它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通常发生在长骨的骨干,如股骨、胫骨和肱骨。
二、病因
1.细菌感染
细菌通过血液传播、感染部位直接扩散或医源性感染等途径进入骨骼,引发炎症。
2.免疫力低下
身体免疫力下降,如患有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创伤或手术
骨骼受伤、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后,细菌容易进入骨髓引发感染。
三、症状
1.高热
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
2.疼痛
患部疼痛剧烈,尤以夜间为甚,活动时疼痛加重。
3.红肿
局部皮肤发红、肿胀,有明显的压痛。
4.功能障碍
肢体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行走或抬起。
四、诊断
1.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骨骼的情况。
3.骨髓穿刺活检
通过穿刺抽取骨髓组织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类型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
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静脉输注,控制感染。
2.手术治疗
对于有脓肿形成或死骨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引流和植骨等治疗。
3.支持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营养、止痛等。
六、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2.避免受伤和感染,注意防护。
3.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等。
4.免疫力低下者应注意预防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骨髓炎反复发作、骨骼畸形、残疾等。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等,应更加注意预防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