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2874次浏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
临床表现:
腹泻: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常伴有里急后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可无其他症状;重者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便。
腹痛: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呈轻度至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下腹,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全身症状: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多为活动期表现,有发热、消瘦、贫血等。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直肠结肠癌变: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幼年起病而病程漫长者。
其他:还可并发肠大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等。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黏膜活检进行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
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并发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休息和心理调节,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