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6646次浏览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常属于纤维素性炎。
根据病变特点,其可分为:
1.急性细菌性痢疾:初期的黏膜坏死、渗出,随后形成特征性的假膜,表现为地图状,通常累及固有膜的表层。
2.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通常较轻,通常仅见滤泡肿胀、坏死。
在治疗方面,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同时根据症状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降温,剧烈呕吐时需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此外,饮食方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在疾病的发热和泻痢期,应摄入液体与半液体饮食,例如米汤、果汁、牛乳等。在恢复期,可逐渐增加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生冷瓜果。
对于儿童、老年人、体弱者等高危人群,应更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