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7690次浏览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至10%。以下是关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一些信息:
1.病因:
吸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当吸入职业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蔗尘等;化学物质,如氯气、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均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如化学气体、粉尘等,可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进而引起气道和肺部的慢性炎症,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
感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后可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部炎症,加重病情。
遗传因素:部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其他因素:如气道高反应性、氧化应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营养不良、气温变化等,也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发展。
2.症状:
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各种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全身性症状。
3.诊断: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₁)/用力肺活量(FVC)<70%,则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的病变情况,但一般不能发现早期的肺气肿改变。
胸部CT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肺气肿的严重程度和肺气肿的类型。
血气分析: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调。
其他检查:如痰培养、血常规、心电图等,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情况。
4.治疗:
戒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治疗的关键。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抗氧化剂等,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
氧疗:如果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应进行长期家庭氧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等,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如肺大疱破裂导致的气胸、严重的呼吸衰竭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肺减容术、肺移植等。
5.预防:
戒烟:戒烟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措施。
避免暴露于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呼吸道感染。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戒烟,避免暴露于危险因素,加强锻炼,定期体检,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