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8116次浏览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儿童较为多见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生长活跃的干骺端,以下是关于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一些介绍:
1.病因:
儿童骺板是动脉、静脉的终末支吻合形成毛细血管袢的部位,此处血流缓慢,细菌栓子容易在此停滞。
儿童骨骼生长活跃,该处血流丰富,细菌更易经血流到达骨内。
皮肤破损、疖、痈等感染灶常成为血源性骨髓炎的诱因。
2.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高热与毒血症表现明显,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局部症状:①疼痛与压痛:早期患部剧痛,肢体活动受限。②局部红肿:皮肤微红、灼热,继之出现广泛性水肿。③脓肿形成:由于骨髓内压增高,脓液在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刺激骨膜而引起剧痛,该体征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当脓肿穿破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感。④功能障碍:由于疼痛,患儿不愿活动患肢。
3.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早期无明显改变,2周后可有骨质疏松和破坏,以后骨质增生,干骺端出现密度增深的斑点阴影,以后骨质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骨膜反应明显。
4.诊断:
好发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该区有明显的深压痛。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X线检查在发病后2周内往往无明显改变。
5.治疗:
全身治疗:包括休息、加强营养、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药物治疗: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直至全身症状消失后2周左右停药。
局部治疗: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肢,可减轻疼痛和避免畸形。
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后,局部症状仍不能控制,应切开引流减压。
总之,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