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8194次浏览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20%~30%。房间隔缺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女性多于男性,且有家族遗传倾向。根据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位于房间隔中心部位,约占房间隔缺损的76%~80%。缺损直径通常为0.5~3.0cm。
2.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下方,约占房间隔缺损的16%~20%。缺损直径通常为1.0~3.0cm。
3.上腔型:房间隔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上方,约占房间隔缺损的2%~4%。缺损直径通常为0.5~2.0cm。
4.混合型:房间隔缺损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约占房间隔缺损的2%~4%。
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要点如下:
1.二维超声心动图:
切面显示房间隔局部回声失落,断端回声增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多为中央型,缺损多位于房间隔中部卵圆窝处,呈圆形或椭圆形。
部分患者可见房间隔膨胀瘤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左心房至右心房的分流信号,分流束多起自房间隔中部,呈红色或五彩镶嵌色。
2.频谱多普勒超声:
可检测到源于左心房至右心房的分流频谱,流速一般为1.0~2.5m/s。
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速度与缺损大小相关,缺损越大,分流速度越快。
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房间隔的全貌,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房间隔缺损及其他伴发畸形。
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直径较小、无明显症状的房间隔缺损,可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缺损的变化情况。对于直径较大、有明显症状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房间隔缺损,应及时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对于房间隔缺损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心脏疾病史。在进行口腔、上呼吸道等操作前,应告知医生心脏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此外,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定期进行体检,了解心脏功能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按时服用药物,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