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7747次浏览
小儿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治疗小儿肠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饮食:
继续饮食:若小儿肠炎患儿精神状态较好,能耐受口服补液,可继续给予日常饮食。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可喂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
避免过敏性食物:若为过敏性肠炎,应回避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等。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口服补液:可预防和纠正脱水。选择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成液体,少量多次喂服,直至腹泻停止。
静脉补液:若患儿脱水严重,或无法口服补液,需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肠炎。
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肠炎。但需注意,抗菌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可覆盖肠道黏膜,减轻炎症。
4.中医治疗:
中药:如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等,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推拿按摩:如补脾经、揉板门、推大肠等,可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5.治疗并发症:
肠道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需积极治疗。
营养不良:若腹泻时间较长,可导致营养不良,需及时补充营养。
乳糖不耐受:若患儿对乳糖不耐受,可改为无乳糖奶粉或添加乳糖酶。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肠炎的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预防尿布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