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9121次浏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下是根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诊断标准编写的一篇严肃医疗原创精编文章。
一、诊断标准
1.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或瘙痒与黄疸同时发生。
瘙痒通常为首发症状,多发生在手掌和脚掌,逐渐可累及四肢和腹部,甚至全身。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但一般程度较轻。
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TBA)升高。
TBA是诊断ICP的特异性指标,其水平升高可早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和黄疸。
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4.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无明显异常。
5.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
二、诊断流程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妊娠史、家族史、过敏史等。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皮肤瘙痒和黄疸的情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TBA、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4.如怀疑ICP,需进一步行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
5.必要时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
合理饮食,避免过多脂肪和高糖食物。
2.药物治疗
口服熊去氧胆酸,可降低胆汁酸水平,缓解瘙痒症状。
如有肝功能损害,可使用护肝药物。
3.对症治疗
皮肤瘙痒严重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
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四、注意事项
1.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ICP。
2.遵医嘱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3.注意胎动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4.分娩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警惕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总之,ICP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孕妇应重视产检,如有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