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1563次浏览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发支气管肺炎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于发达国家。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季发病较多。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引起,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好发人群:支气管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尤其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支气管肺炎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轻者先有流涕、轻咳、低热、纳差,1~3日后突然高热,体温38℃~39℃,咳嗽加剧、气促而发病;也有突然发热、咳嗽、气急、烦躁而发病者。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和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拒食、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
检查:
1.血液检查: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
2.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细菌培养、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3.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肺部炎症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做出支气管肺炎的诊断。
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2.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处理,咳嗽时给予止咳化痰治疗。
3.病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4.支持治疗:如吸氧、补液等,以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平衡。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并发症。
预防:
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婴儿时期应注意营养,及时增添副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多晒太阳。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是预防重症肺炎的关键。从小锻炼体格,室内要开窗通风,经常在户外活动或在户外睡眠,使机体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就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2.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注意加强护理,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房间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经常通风。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预防肺炎的关键。
3.预防并发症:注意防治容易并发严重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如上呼吸道炎、百日咳、麻疹、流感等。对某些易患肺炎的体弱儿,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注射核酪、卡介苗、转移因子等。
4.清除病灶:如有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应及时彻底治疗。
温馨提示:支气管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的个人卫生,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