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4285次浏览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将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一、病理特点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胃黏膜急性炎症、糜烂和溃疡。其病变可累及胃黏膜的各个层次,严重者可深达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二、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出血
是急性胃黏膜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出血量一般不大,但可反复发生。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或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2.上腹痛
多数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烧灼感,与进食无关。少数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三、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使用的药物、饮酒史、应激因素等,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2.胃镜检查
是诊断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首选方法。胃镜下可直观地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3.其他检查
如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胃液分析等,可帮助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出血情况和胃酸分泌情况。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停用可疑药物、控制感染、抗休克等。
3.药物治疗
(1)抑酸药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
(2)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3)止血药
如白药、立止血等,可用于止血治疗。
(4)其他药物
如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等,可用于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大出血。
4.内镜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大出血的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如电凝止血、激光止血、夹闭止血等。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如并发穿孔、梗阻等,需进行手术治疗。
五、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避免应激因素
如严重的创伤、大手术、精神紧张等,保持良好的心态。
3.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4.慎用药物
尤其是NSAIDs等药物,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总之,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积极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