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7787次浏览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至10%。
以下是一些关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相关信息:
1.病因:
吸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如化学气体、粉尘等,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狭窄和肺气肿的发生。
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感染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和损伤,进而引起肺气肿。
遗传因素:部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能存在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2.症状:
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在劳动、上楼或登山时感气短,随着病情发展,在平地活动时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
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3.诊断: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金标准,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₁)、FEV₁/FVC等指标。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血气分析:可评估患者的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
其他检查:如痰培养、血常规等,有助于了解病情和并发症情况。
4.治疗:
戒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措施。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可缓解症状。
氧疗:对于低氧血症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营养支持等,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的肺气肿、肺大疱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5.预防:
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
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呼吸道感染。
加强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职业防护: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保健,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