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8-01
8981次浏览
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可累及脑膜和脊髓膜,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硬膜下积液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以下是关于化脑并发症之硬膜下积液的相关介绍。
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原因及发生率是怎样的?
原因: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炎症渗出物未能及时吸收,发生机化,形成纤维膜,牵拉蛛网膜颗粒,阻碍脑脊液重吸收,导致硬膜下积液形成。
血脑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蛋白含量过高,使血清经未闭合的颅缝渗入硬膜下腔,形成硬膜下积液。
发生率:不同类型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有所不同。总体来说,约30%的婴儿化脑和10%的儿童化脑可并发硬膜下积液。
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症状:一般在化脑症状控制后,经过一段时间(数天至数周),又出现发热、呕吐、烦躁不安、抽搐等症状,与化脑的症状相似,但其程度较轻。
体征:部分患儿可有前囟饱满、颅骨缝分离、头围增大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少数患儿还可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
如何诊断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
头颅B超:可发现硬膜下积液的存在,是诊断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常用方法之一。
头颅CT:有助于了解硬膜下积液的量、分布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脑积水等。
病原学检查:如对硬膜下积液进行涂片、培养等,有助于明确病原菌。
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脑积水:化脑可并发脑积水,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需与硬膜下积液进行鉴别。脑积水患儿头颅B超或CT检查可发现脑室扩大,而硬膜下积液患儿头颅B超或CT检查则显示硬膜下有液性暗区。
低钠血症:化脑患儿可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出现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需与硬膜下积液进行鉴别。低钠血症患儿血钠降低,而硬膜下积液患儿血钠正常。
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全身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治疗等。
局部治疗:对于积液量较多的患儿,可进行硬膜下穿刺引流,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治疗。
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预后如何?
与积液量有关:一般来说,积液量较少的患儿预后较好,积液量较多的患儿预后较差。
与治疗时机有关:一旦确诊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与病原菌有关: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的化脑,其预后也有所不同。例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患儿,预后较差。
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早期诊断和治疗化脑,避免病情进展。
注意患儿的护理,保持病房清洁、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
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总之,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是化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医生在治疗化脑时,也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