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5539次浏览
下颌下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多来自下颌磨牙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及口腔黏膜损伤等。
其主要病因包括:
1.牙源性感染:下颌磨牙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是下颌下间隙感染的主要原因。这些感染可通过下颌下间隙内的淋巴管、血管或骨骼扩散,引起间隙感染。
2.腺源性感染:下颌下腺、舌下腺等涎腺的炎症也可导致下颌下间隙感染。涎腺导管阻塞、感染等原因可引起涎腺炎症,进而扩散至下颌下间隙。
3.损伤及手术:口腔颌面部的损伤、手术等可导致下颌下间隙感染。如拔牙、口腔黏膜损伤等,可使细菌进入间隙,引发感染。
4.其他感染灶:面部、颈部的其他感染灶,如疖、痈等,也可能通过淋巴管、血管等途径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引起感染。
5.全身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全身性感染如猩红热、白喉等也可导致下颌下间隙感染。
对于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
1.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2.局部处理:如脓肿切开引流、保持口腔清洁等。
3.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整等。
4.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治疗根尖周炎、拔除智齿等。
此外,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也非常重要。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避免口腔损伤,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下颌下间隙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纵隔脓肿、败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下颌下间隙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