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2266次浏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较为常见。下面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说话、打喷嚏等方式传播。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二、临床表现
1.腮腺肿痛
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特征,通常一侧腮腺先肿,然后另一侧也会出现肿胀,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蔓延,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和触痛。张口或咀嚼时疼痛会加重。
2.发热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2~3天。
3.并发症
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睾丸炎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7~10天,常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阴囊红肿、疼痛,可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卵巢炎多发生在青春期后的女性,表现为下腹疼痛、肿胀,可伴有发热。胰腺炎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脑膜脑炎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学检查,可做出诊断。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病毒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温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给予退热治疗,头痛者可给予止痛治疗,睾丸肿痛者可给予局部冷敷等。
3.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
4.并发症治疗
睾丸炎患者可使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以减轻疼痛。卵巢炎患者可给予热敷或理疗。胰腺炎患者应禁食、胃肠减压,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脑膜脑炎患者应给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
五、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为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5天。
2.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儿童应按时接种腮腺炎疫苗,成人也可根据需要接种疫苗。
总之,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通过加强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