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5511次浏览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领域的常见病,胎儿期超声检查发现的肾集合系统分离≥5mm定义为肾积水。90%的病例可在生后3个月内自然消失,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中,约90%在1岁时手术。
病因: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肾积水病例的50%。
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瓣膜、腔静脉后输尿管、巨输尿管等也可导致肾积水。
其他原因包括神经源性膀胱、后尿道瓣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等。
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腹部肿块。
若肾积水进展,可出现腹部胀痛、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状。
长期肾积水可导致肾功能受损,甚至出现尿毒症。
诊断:
超声检查是诊断肾积水的首选方法,可了解肾积水的程度、肾盂输尿管的形态。
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肾盂输尿管的结构,有助于明确病因。
其他检查包括CT、磁共振水成像等。
治疗:
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轻度肾积水可定期复查,观察积水的变化。
中重度肾积水或有明显症状者,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再植术等。
预后:
及时治疗的患儿预后良好,肾功能可恢复正常。
若延误治疗,可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害。
预防:
孕期应注意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肾积水及时咨询医生。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排尿,避免尿液反流。
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