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2949次浏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以20~35岁患病率、就诊率最高。该文将从临床表现、检查、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
1.临床表现
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会出现开口度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如开口偏斜、歪曲等。
疼痛:主要表现为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疼痛可为隐痛、钝痛或短暂的刺痛,在开口、咀嚼、咬牙等动作时加重。
弹响和杂音:患者可自己感觉到关节区或咀嚼肌有响声或杂音。响声可发生在开口运动的不同时期,可为清脆的弹响或破碎音,也可出现多声破碎音或摩擦音。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闷、吞咽困难等症状。
2.检查
口腔检查:观察口腔内牙齿的排列、咬合情况,以及口腔黏膜有无溃疡、糜烂等。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形态、位置等情况,排除其他病变。
其他检查:如关节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3.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调整咬合关系、局部理疗等。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弛剂等药物缓解疼痛。
咬合治疗:如调牙合、正畸治疗等,以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
关节腔注射:适用于关节内有积液或粘连的患者,可注射玻璃酸钠等药物,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手术、开放性手术等。
4.预后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预后因病情轻重、治疗方法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经过适当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改善。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情况。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避免过度张口、咬硬物等,以预防病情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