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2592次浏览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是指当窦房结冲动传导障碍时,或因窦房结以下的异位节律点自律性降低,不能按时发出冲动时,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较高,其激动下传心室引起的心脏搏动。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发生机制如下:
1.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它发出的冲动频率为60~100次/分,具有较强的节律性和稳定性。当窦房结的冲动传导出现障碍或窦房结以下的异位节律点自律性降低时,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相对较高,就会发出冲动引起心脏搏动,这就是房室交界区性逸搏。
2.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特殊传导组织,包括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这些组织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可以在窦房结冲动传导障碍时自动发放冲动,引起心脏搏动。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逸搏的频率和是否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果逸搏的频率较慢,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如果逸搏的频率较快,可能会导致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此外,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还可能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从而加重症状。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上,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为40~60次/分,PR间期大于0.12秒。如果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也可以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应及时纠正;如果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等。此外,房室交界区性逸搏本身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房室交界区性逸搏是一种心律失常,可能提示心脏存在潜在的问题。如果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或心电图检查发现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