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7652次浏览
低位肛瘘是指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较为常见,主要症状是肛门周围的瘘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若外口暂时封闭,脓液可积聚,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封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位置形成新的外口,如此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相互沟通。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肛瘘术后要注意创面的保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假性愈合。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肛瘘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孕妇在孕期和哺乳期应尽量避免手术,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坐浴、外用药物等。儿童肛瘘的治疗与成人相似,但需要注意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的护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术后要注意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的预防。
总之,低位肛瘘需要及时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术后的护理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