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6181次浏览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简称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下文将为你介绍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相关信息。
1.病因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心脏结构异常:如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等,都可能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引起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致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其他因素:电解质紊乱、缺氧、酸中毒等,也可能诱发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2.症状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症状通常不典型,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并发症。
3.检查
怀疑有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时,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变化。
动态心电图:可以监测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阵发性心律失常。
电生理检查:通过刺激心脏,观察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有助于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机制。
其他检查: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助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4.治疗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钙通道阻滞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室率,缓解症状。
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等。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消除心律失常的病灶;起搏器植入术则是通过植入起搏器,调节心脏的起搏频率,治疗心律失常。
5.注意事项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避免诱因: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等。
总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心律失常,如果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