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5645次浏览
常见的涎腺肿瘤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形性腺瘤:
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
常见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生长缓慢,可突然生长迅速,伴有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触诊呈结节状,质地软硬不匀,表面可呈分叶状。
多形性腺瘤可发生恶变,术后容易复发。
2.沃辛瘤:
又名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下极,其次为腮腺后下极。
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
生长缓慢,常偶然发现。
触诊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软,活动度良好。
沃辛瘤有恶变可能,术后也有复发的可能。
3.黏液表皮样癌:
好发于腮腺及腭部小涎腺。
多见于30~60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生长缓慢,可有疼痛或麻木感。
肿瘤位于腮腺者,常位于耳屏前下方,表面可触及结节状肿物。
黏液表皮样癌有局部浸润和转移的倾向。
4.腺样囊性癌:
好发于腮腺及下颌下腺,其次为腭部小涎腺。
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生长缓慢,可有疼痛或神经症状。
肿瘤位于腮腺者,可使面神经受累,出现面瘫。
腺样囊性癌易沿神经扩散,术后容易复发和远处转移。
5.基底细胞腺瘤:
好发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及腭部小涎腺。
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触诊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硬,活动度差。
基底细胞腺瘤有局部复发的倾向,但很少发生转移。
6.皮脂腺腺瘤:
好发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及唇部小涎腺。
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触诊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软,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
皮脂腺腺瘤一般不发生恶变,但可继发感染。
7.乳头状囊腺瘤:
好发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及腭部小涎腺。
多见于20~30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生长缓慢,可突然生长迅速,伴有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触诊呈囊性,质地软,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
乳头状囊腺瘤有恶变的可能,术后容易复发。
涎腺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常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
涎腺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级、治疗方法等因素。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预后较好,恶性肿瘤的预后较差。对于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预后至关重要。
总之,涎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出现涎腺肿物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