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8-18
4587次浏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鼻腔、咽、喉部的解剖结构相似,故上呼吸道感染常可累及这些部位,以下是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介绍:
1.病因:
病毒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其他: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从而引起发病。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
2.症状: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吞咽时,疼痛可加重。有时可出现发热、咳嗽,甚至声嘶。
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逐渐融合,多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急性咽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时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领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3.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对症治疗: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金刚烷胺等有抗流感病毒作用。
抗菌治疗: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4.预防:
避免诱因: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聚集。
增强体质: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对防止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如胸腺肽、转移因子等。目前已有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等可预防相应的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