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5852次浏览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这种肿瘤可间断或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从而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至50岁,儿童相对少见,儿童患者中约10%为双侧或多发性肿瘤。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至0.6%,在高血压急症患者中的患病率可高达15%。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与儿茶酚胺的释放有关,其症状变化多端,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等,也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出现,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骤停、脑卒中等并发症。
诊断嗜铬细胞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中,肾上腺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等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术前需要充分准备,包括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等,以减少手术风险。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术前准备和术后高血压的控制。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等,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对于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避免食用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总之,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嗜铬细胞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