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8051次浏览
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不会自行消退,且有一定的恶变风险,家族性多发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的恶变率更高。因此,发现大肠息肉后,医生通常会建议在内镜下将其切除,以预防息肉恶变。
那么,哪些是大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呢?以下几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年龄较大者: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
有家族病史者:家族性多发性大肠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长期便秘、腹泻者:长期便秘或腹泻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增加息肉的发生风险。
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者:这类人群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肠道内胆汁酸含量增加,进而刺激肠黏膜,增加息肉的形成风险。
长期吸烟、饮酒者:吸烟和饮酒可能影响肠道黏膜的正常代谢,增加息肉的发生风险。
有肠道疾病者: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病等肠道疾病可能导致肠道黏膜长期受刺激,增加息肉的发生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大肠息肉切除后,仍有复发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息肉或其他肠道病变。
总之,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虽然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仍有一定的恶变风险。因此,对于大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